Peter博士為“嚕咪啦”用料“把脈”發表時間:2019-03-28 16:40 Peter博士為“嚕咪啦”用料“把脈” “近期你們使用的馬鈴薯是從什么地方運來的?都有什么品種?這些品種在各個季節指標怎么樣?今年發展了多少畝自建基地.....”2019年3月23日,國際馬鈴薯中心前主席Peter博士在市農科院李周、土媽媽翁葶恩女士陪同下來到我公司開展調研。 “昭通馬鈴薯種植主要集中在大春,適合加工的馬鈴薯品種少、品質弱,加之倉儲設施不健全,導致加工型馬鈴薯本地化持續周期短、供應鏈不銜接......冬春季節馬鈴薯需求量大、采購難度大,長距離的運輸導致成本大幅增加......結合昭通得天獨厚的馬鈴薯種植條件和悠久的種植歷史,布局適合加工的馬鈴薯基地建設,配套建設恒溫倉儲設施能夠解決用料緊缺問題,降低生產成本.....”,集團投資發展中心劉元省總監介紹相關情況。 Peter博士說:“昭通擁有得天獨厚的高海拔地形和氣候條件,能實現全年馬鈴薯種植面積300余萬畝,理世作為昭通本土一家致力于馬鈴薯深加工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年需求馬鈴薯量大,如何選用好優質加工型良種?如何做好馬鈴薯規?;N植?如何規范引導擴大本地化種植面積?如何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帶動一方經濟繁榮,助力地方脫貧攻堅意義重大?......”。這一系列問題,都是我們目前面臨和急需解決的系列實際問題。 李周表示,“昭通市農科院現引進了多個適合加工的薯種,各方面指標顯示都不錯,根據企業需要后期可做進一步的上機測試,農科院將盡可能的提供幫助,力爭在加工型馬鈴薯品種的選育和品種規范化引導種植方面取得突破并提供技術支持”。 土媽媽翁婷恩女士介紹到,“2019年土媽媽已發展種薯繁育基地1000余畝,可為理世所需加工薯實現提升本地化供應率提供種薯支持,希望雙方今后能夠互通信息,加強溝通,深入合作,為促進地方馬鈴薯發展共同努力”。 Peter博士對企業延伸產業鏈的計劃表示贊同,并就恒溫倉儲設施建設和速凍薯條項目落地可能面臨的困難和原料技術問題給出了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企業與昭通市農科院、土媽媽等科研院所和公司保持信息互通、密切合作,切實解決基地拓展問題,爭取早日實現加工薯本地化供應為主,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助力地方脫貧攻堅。 集團品質研發中心劉杰總監和采購中心袁路祥副總監陪同調研。 |